又是雷速体育一年春回大地
又是一季春暖花开
昨天
“奠基未来·感动无锡”

2016教育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如约而至
十位教育年度人物一一揭晓
让我们一起来认识
这些为孩子默默奉献的 leisu 老师
为梦想不断努力的学生
以及对教育事业倾情支持的热心人……
宋振芳:开启听障学生的“心灵密码”
11年前,因工作调动,她从普通学校来到了篮球直播特殊教育学校任教。一切从零开始的她也曾纠结、彷徨过,然而,那一双双单纯渴求的眼睛,让她难以割舍。
她告诉自己:“学会手语,是工作最基本的条件”。她下课学,上课学,公交车上学,晚饭后学,坐在地板上学,躺在床上学。一个月后,她竟然可以和学生较流畅地对话了。
听障学生个体差异大,自尊心强,心理活动很难为外人所了解,为了走进他们的内心,真正让他们放下心防,她学会了用“看脸色”来测量学生的情绪温度,用寓教于乐、寓教于演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行为准则。在她的春风化雨下,难以逾越的交流鸿沟、布满全身的警惕防备逐渐瓦解,从来不跟人说话的学生开始愿意主动和人发声说话,个性执拗任性的学生逐渐懂得自我反思。
季节如年轮般轮回,她与学生一起舞动着手指,分享着进步和成长,激励他们拥抱阳光与自信。
她,就是听障学生的“心灵捕手”,无锡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宋振芳。
【颁奖辞】无声的世界,被她的执着叩响。教育点燃希望,大爱浇灌成长。她舞动手指,打开学生的心灵密码,为折翼天使插上隐形的翅膀。
陶谦:“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选择”
2016年,是他在新疆石河子大学挂职的第三年。三年前,55岁的他义无反顾“说走就走”,告别家乡无锡,踏上了奔赴“援疆学科建设计划”的旅途。这并不是他的第一次远行,早在1994年和2001年,作为我国智力援助非洲的专家,他曾先后被派往布隆迪和科特迪瓦执行援非任务。七年间,他错过了多次职称晋升的机会,也曾六次感染严重的疟疾、与死神擦肩而过,但他无怨无悔。
在石河子大学,他为食品学院学科建设和年轻教师培养倾注了全部的心血,筹办首届中国·新疆(兵团)特色农产品加工技术战略研讨会,主动承担起《食品工艺学》等课程的授课任务。在他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石河子大学食品学院目前在新疆各大学同类学院中排名已升至第一位。
来到新疆没多久,妻子和女儿也先后追随他的脚步,扎根石河子市,为新疆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如今,作为石河子大学唯一的援疆夫妻,他们夫妇二人还积极牵线搭桥,让更多的年轻教师来到新疆支教。
“哪里需要就去哪里”。从江南水乡到天山脚下,跨越3900多公里,他无惧未知的挑战,用行动连接起苏疆两地教育的纽带。
他,就是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援疆教师陶谦。
【颁奖辞】茫茫戈壁,他站成一棵胡杨,把根深深扎入贫瘠的土壤。八千里路,他举家前往,把先进理念带进西部课堂。祖国的需要,就是他心的方向。
凌一洲:少年“发明家”的创新梦
家用热水器储热层、高效无死角牙刷、自动吸尘黑板、3D五子棋……短短几年间,获14项全国、国际奖项,申请专利30余项,出版22万字科技创新专著……你可能无法想象,这些成绩的获得者竟是一位年仅17岁的少年。
创新从无捷径,实践才出真知。每一篇论文的发表,都离不开他实验室里无数次孤独的背影和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操作的双手;每一项专利的获得,都铭刻着他对生活细节的独特观察和敢于质疑并去改变的坚守。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意大赛一等奖、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金奖……他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迅速成长。2016年1月,他获评无锡市首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同年8月,作为江苏省唯一的中学生获奖代表,他走进人民大会堂参加了第十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颁奖大会。
如今,带着创新的思维和智慧的火花,他迈进了江苏大学的校门,正一步步走向更加广阔的未来。
他,就是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优秀毕业生凌一洲。
【颁奖辞】他畅游学海,捕捉身边的微妙灵感;他攀登高峰,探索未知的科学殿堂。心怀梦想,锐意进取,他踏出一片崭新的天地。
王明德:做学生心灵的守望者
2016年暑假,一张天一“毕业蹭饭图”在网络上迅速流传开来,图中绘制了天一中学2016届高三(1)班毕业生所录取的学校,共涵盖了全国7个省3个直辖市的18所知名高校。一时间,这个班级被各类媒体誉为“名校收割机”,而他,也因此成了“网红”班主任。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座金矿”。作为班主任,他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特长,积极发展他们的个性,帮助他们找到更高的成长平台。也正因为他细腻而独到的班级管理模式,他的学生,每人都研究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顺利地进入各自理想的高校,成长为各界翘楚。
虽然学生各有特性,但他所带的班级又有着超强的凝聚力,一张小小的“毕业蹭饭图”,就承载着师生们共同为梦想奋斗的同窗情谊。从教20年,当了18年寄宿制学校班主任,他就像父亲一样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学生半夜突发疾病,每每陪伴左右的总是他,开车送学生上医院,为学生垫付医药费,联系专业医院……而当自己的女儿生病时,他却常常“缺位”,他希望,有一天女儿也能成为自己的学生,让他有足够的时间来弥补这份亏欠。
他,就是江苏省天一中学教师王明德。
【颁奖辞】二十年坚守讲台,栽下桃李芬芳;六十个城市坐标,汇聚无尽情谊。他用师者的情怀,撑起爱的港湾。渺小中铸就伟大,平凡里见证不凡。
陈殿:高墙电网内的特殊“园丁”
他是一位特殊的“园丁”,常年耕耘在高墙电网内,用爱默默感化着一批又一批失足少年的心。
为了帮助性格孤僻的失足少年打开心结,他自学了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及医学等方面的知识,并考取了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资质,给每一个未成年被监管人员建立了心理健康档案。2012年,他积极走访市关工委、教育局等单位,在看守所创办了集“学习、警示、教育、宣传、帮教、培训”于一体的“雨露学堂”,成立了由教师、律师、心理咨询师及民警、法官、检察官等组成的讲学队伍,开设了语文、历史、自然科学、艺术鉴赏、人文哲理、计算机等课程。截止目前,已累计开课260余课时,有110多人考取了由市人社局等部门颁发的职业技能培训结业证书,有130多人回归社会后找到了工作。
他把挽救失足少年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在高墙电网内默默耕耘、辛勤劳作。五年来,他已先后帮助630多名失足少年扬帆起航,让一颗颗迷失的心灵重拾希望。
他,就是无锡市第一看守所未成年监区民警陈殿。
【颁奖辞】如无声的春雨润湿大地,像和煦的春风拂过脸庞。不抛弃,不放弃,拭去心灵蒙尘,点燃生命之光。他让迷途少年扬帆远航。
孟晓东:在学生的生命里种下一棵树
他是教育管理者,名师工作室导师,语文特级教师。从教学细节的设计到教学评价的改革与深化;从提出“生长语文”的教学主张到领衔多项课题研究,并多次获江苏省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他把自己定位为一名“行动研究者”,坚持到教育一线去寻找教育,把触及的教育政策、前沿理论转化为对教育本质的思考和理解,以此引领学校与教师共生共长。
身为教育管理者,他不忘教师本色,仍坚持每年听课多达100节以上。近年来,有300多篇论文见诸省级以上刊物,在全国各地举行过300多场学术报告与公开教学,事迹入选《中国教育专家大辞典》、《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等。2012年,他被《中国教师报》评为全国十大“最具思想力”教育局长。2016年,他出版了两部近百万字的教育专著《用生长定义教育》、《从原点到远点》……
成绩的背后,是他彻夜不熄的书房灯火,手不释卷的书生情怀,带病工作的“拼命三郎”精神。他认为,教育是生长,要“在学生的生命里种下一棵树”,期待并坚信这棵树终究会长大成材。
他,就是无锡市锡山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区教育局副局长孟晓东。
【颁奖辞】秉持理想,躬耕教育的原野。烛照现实,在学生的生命里种下一棵树。从原点到远点,跋山涉水,铿锵前行,他用生长定义教育。
张敬敬:永不言弃的青春最美丽
她的人生就是在不断地挑战自己。2012年,她在网上自学韩语时无意间发现了在线教育的广阔前景,2013年2月,还是初三学生的她便在网络平台上注册了“漂流瓶外语学院”,开始探索在线教育新模式。

为了更系统地了解市场运作规则,她果断放弃了上高中的机会,选择了更“接地气”的职业学校。面对“一穷二白”的初创期,她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没有教师,她自己上;没有时间,她放弃一切休息娱乐;没有学生,她免费授课……四年的苦心经营,换来的是“漂流瓶”成功入驻多家知名在线教育平台,并与百度传课、优酷学堂等签署了合作协议。一批优秀的专业教师和管理人员聚集在了她的周围,在线授课模式也从免费转向收费,逐步实现了项目盈利。2016年,她成功注册公司“漂流瓶在线教育”,正式踏上了创业的道路。
她,就是无锡技师学院(江苏省无锡立信中等专业学校)商贸日语系学生张敬敬。
【颁奖辞】一豆微光,映照梦想颜色。花季少女的她,以蓬勃的朝气笑对挫折,用灵动的智慧开拓未来。青春,因奋斗而美丽;创业,因执着而精彩。
顾青松:用爱撑起学生生命安全保护伞
他是一名普通的体育教师,但从小就有着一个“医生梦”,尽管未能如愿,可对医学知识的兴趣与热情却从未消退,而让他没想到的是,这份兴趣居然救了人的命。
2016年2月24日,在大课间跑操时,学生小刘突然晕倒,就在旁人的不知所措中,正在进行课间操巡视的他见状一个箭步冲上前去。眼看着小刘已经瞳孔放大,呼吸停止,他没有迟疑,一边大声呼喊“不要睡着”,一边实施心肺复苏。正因为赢得了宝贵的黄金抢救时间,小刘得救了!事后,他也曾后怕过:“万一救不活,怎么办?”但那一刻,他没有丝毫犹豫,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救人!而这样的经历对他来说,并不是第一次。几年前,也是因为他的及时抢救,一名突发癫痫的学生免遭不测。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他把保护学生的生命安全视为己任,用自己的双手,撑起了一把保护伞,细心呵护着学生的安全。
他,就是无锡市新区第一实验学校体育教师顾青松。
【颁奖辞】三百秒,他与时间赛跑;九分钟,他缔造生命奇迹。仁心妙手,无私无畏。他的大爱如海,传递温暖希望;他的师恩如山,书写师道崇高。
陈杏梅:打造开启寒门学子希望之门的“金钥匙”
每年都有这样一些学生,因考取本科高校而欣喜,却又因不菲的学费而犹豫。而她,一直致力于打造一把“金钥匙”,助力家境困难的优秀学子圆大学梦。
自2009年起,中国农业银行无锡分行就与市教育局、市教育系统关工委联合发起成立了“金钥匙”奖学金。作为企业现任掌门人,她在沿袭传统的基础上更是将之打造成了一个服务品牌,一张文化标签。因为她觉得,企业需要人才,但更重要的是助人成才。
8年捐助120万元,400人受益,一连串鲜活数字的背后蕴含着满满的正能量。她在号召员工自愿捐款筹措奖学金的同时,还定期跟踪了解获奖学生的大学生活,引导其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向获奖者优先提供农行就业的机会。以此为支点,撬动起整个企业的公益链循环往复,生生不息。助学帮困,爱心结对,金融教育,志愿服务,在农行无锡分行早已蔚然成风。她带领着她的团队永怀希望之光,德于心,践于行,将企业的温度传递到每一个需要的地方。
她,就是中国农业银行无锡分行党委书记、行长陈杏梅。
【颁奖辞】一把金钥匙,开启寒门学子求学梦。爱的马拉松,见证不离不弃助学情。春去春回的接力,香远益清。善行无疆,巾帼风范绘就动人华章。
王培:志愿梦苗乡情
在教师岗位上,他将温暖与关怀奉献给自己的学生,退休以后,他又将真诚与爱心奉献给了贵州苗乡的孩子们。
2005年,他作为“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生活教育讲师团”唯一的无锡教师,志愿到贵州培训乡村教师,自此开启了长达十数年的助学之路。十多年来,他坚持年年捐赠,月月寄送物资,成为了邮局的常客。他不辞辛劳,七赴贵州,寻找深山中最需要帮助的师生。在他的带动和感召下,爱心人士纷纷聚拢而来。2005年至今,他与爱心人士一起,为贵州山区捐赠了10多万元善款、6000多件衣服、2500多本字典,以及大批学习、生活用品。通过他的牵线搭桥,苗乡的孩子们有了平整的水泥上学路,有了藏书量过万的图书馆,有了明亮崭新的教学楼。苗族同胞亲切地称他为“无锡的爱心使者”。
如今,他年已古稀,身患多种老年慢性病,因冠心病曾安装过三个心脏支架,在用药和生活起居上需时时注意,而严重的关节炎也常常令他在崎岖的山路上寸步难行,但他从不曾想过停下公益的脚步。为老少边穷地区的孩子们尽一份力,是他生活中最快乐的事。
他,就是无锡市金星中学退休教师王培。
【颁奖辞】在贫困的山村里培育沃土,在崎岖的山路上播种希望。从烟雨江南到西南边陲,他用真情与责任凝聚爱心暖流。千里助学,爱满天下。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Exceeded my expectations in quality and performance. Highly recommend! This is my third time ordering from this seller, and they never disappoint.
This is my third time ordering from this seller, and they never disappoint. Fast shipping and great customer service. Very happy with my purchase.